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来渝专题调研重庆工会改革工作期间,前往长安汽车张永忠劳模创新工作室调研
市总工会积极开展“互联网+工会服务”进基层系列活动,建筑工人现场扫描渝工娘家人APP
市总工会推行“互联网+工会”会员普惠性服务,一线职工刘新、杨光傅、向小伟成为首批领取惠工卡的职工
核心提示
今天,重庆市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回顾2012年11月市第四次工代会召开以来,在市委和全总的坚强领导下,市总工会领导班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全市工会贯彻“以职工为中心”、围绕“一切为了职工群众”工作理念,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谱写了重庆工会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做好工会工作,最管用的一条就是勇于责任担当、勇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新,打开眼界、打开思路、打开胸襟,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增强“三性”、去除“四化”的改革目标,才能自身充满活力、坚强有力。五年的日日夜夜,全市工会认准了路、铆足了劲,撸起袖子加油干,职工群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经受住了考验,工会组织在群团改革试点中赢得了挑战,担当起了为全国工会系统提供有益经验的艰巨责任,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得到中央深改办和全总的肯定,走在了全国工会系统的前列。办成了一批实事好事,解决了一些难题难事,“服务大局、服务职工、做实基层、改革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庆工运事业迈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时代。
五年来,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履行好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四个意识”明显增强,主动健全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报告工作制度,完善《市总工会党组会议议事规则》《市总工会主席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市总工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市总工会委员会工作规则》等自身建设制度规范,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清除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王”思想遗毒,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履行管党治党“两个责任”,按规定召开好市总工会党组中心组学习和班子民主生活会,成立市总工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市总机关和直属单位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支持派驻市总工会机关纪检组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抓好市委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带头学习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学习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打造职工文化。坚持把思想性、教育性作为职工文化活动的生命,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身边好职工推选和劳模工匠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五年来,始终服从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履行好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的重大职责
促进经济发展。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和“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为主题,以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为重点,在两江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涪陵页岩气开发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分区域、分行业、分层次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技术比武、名师带徒、寻找巴渝工匠等活动,为职工成才提供更多舞台。五年,累计举办市级竞赛200场次,全市参赛企业覆盖面从78%扩大到86%,参赛职工达2500万人次,组织1.7万名技能人才(劳模)师徒结对,43万名职工技术等级得到提升。
助推深化改革。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劳动竞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开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合理化建议、“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打造“互联网+渝工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450个,吸纳劳模、创新人才9000多人,创新成果转化4700多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全市企业职工合理化建议累计超过500万项。
维护队伍稳定。主动融入到党政领导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中,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定期分析研判、办理情况督查等机制,畅通职工来信来访、12351职工维权热线和网上诉求渠道,协助党政联动化解市内外影响较大的职工集访案件33起。全市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4730个,乡镇(街道)组建率达81.7%,调解案件3.5万件。做好工会网络舆情管理、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联系引导等工作,维护了我市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和总体稳定。
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培养选树可敬可信可学的职工身边先进典型,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省部级劳模生活和社会保障政策,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五年,推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8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02名、奖状31个、工人先锋号62个;评选表彰重庆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493名,巴渝工匠20名、重庆五一劳动奖状559个、奖章1195名、工人先锋号2356个;发放劳模专项补助资金8600余万元,组织3300余名劳模参加疗休养。
五年来,始终致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履行好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加大源头参与。推动市人大常委会修订出台《重庆市集体合同条例》。修订《市人民政府、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促进政府与工会、政府部门与产业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发挥政协工会界别委员作用,在参与协商民主中反映职工诉求和工会主张。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动构建稳定协调新型劳动关系,全市评定和谐企业3219家。
推进民主管理。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意见》《重庆市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建立完善市、区县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开展民主管理建制专项行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主题活动。通过评选“优秀职工代表”“优秀职代会提案”“职工最满意职代会”“民主管理示范班组”等活动提升民主参与质量。全市已建会公有制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及厂务公开建制率达95%、非公有制企业85%。持续开展“集中要约彩虹行动”,出台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管理办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全市签订集体合同3.6万份,覆盖企业19.2万家,覆盖职工470.5万,建制覆盖率达90.9%。
强化法律服务。以《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为遵循,推进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把工会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开展“千名律师进企业服务职工在基层”工作,首批招募律师志愿者389名,联系企业3097家、覆盖职工45.8万人。修订工会法律援助办法,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试点,推动与23个重庆籍民工聚集度高的省市签订农民工联动维权合作协议。五年,累计实施法律援助7000件,开展省际城际间联动维权60次,为职工追回劳动经济权益1.3亿元。
加强劳动保护。健全工会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加强群众安全监督员队伍建设,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加大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教育、参与、检查、监督力度。深化“安康杯”竞赛,开展重点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和高温劳动保护督查。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保护女职工特殊权益。市总工会连续9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五年来,始终坚持服务职工的工作生命线,履行好促进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重要职责
促进职工就业。以提技能、助创业、促就业为重点,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送岗位春风行动等服务活动。五年,职业技能培训29万人次、家政服务培训6.7万人次、创业培训6.1万人次,累计同比增加74.2%,帮助15.1万人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免费提供就业服务50.8万人次,推荐8.4万人参加微企创业培训,助推创办微企5万家,带动就业30万人。
帮扶服务职工。以全覆盖、点对点、互助帮为重点,做实拓展帮扶服务,推进“四季帮扶”品牌落地,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成效明显。五年,筹集资金17.1亿元,帮助建档困难职工8万户实现脱困,由12.5万户减少至4.5万户。开启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四年累计参加互助保障职工471万人次,筹集互助金2.5亿元,惠及职工4万多人次;成立重庆市温暖基金会,两年募筹800余万元现金和价值4500万元物资,实施公益项目6个,惠及职工50万人;开展“光明助困”行动,免费为3万名困难职工实施白内障手术。开展提升农民工服务水平工作。
完善服务阵地。以标准化、基层化、链条化为重点,推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向职工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全市三级职工帮扶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市和区县职工服务中心41个、帮扶站点9439个、爱心妈咪小屋300个、爱心网点1128个。联手其他群团组织依托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群团服务站,市总工会牵头打造群团服务站示范点15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示范点100个,支持区县在市外农民工聚集地探索建设了一批流动服务站。
助力脱贫攻坚。以抓协调、筹资金、促精准为重点,阶段性完成各级工会对口帮扶贫困区县、乡镇、村的政治任务,市总工会扶贫集团五年筹资4600万元助推南川“脱贫摘帽”,并转战帮扶深度贫困的酉阳县浪坪乡。认真做好对口援藏工作,三年筹集资金604万元,援助昌都地区职工服务阵地建设等项目。
五年来,始终勇于自我革新,履行好为全国工会系统改革提供有益试点经验的艰巨责任
聚力改革试点。在市委和区县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决完成中央交办的群团改革试点任务。市委增设群团改革专项小组,制定《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统筹推进全市群团改革。全市工会围绕强“三性”、去“四化”,以优化工作职责、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创新方式方法、改进干部管理为抓手推进试点,以干部提质、基层提振、阵地提档、品牌提升、管理提效“五个行动”为载体深化改革。市总工会129条改革措施逐项落地,出台制度文件50余个;各区县、产业工会在创新组织形式、扩大有效覆盖、转变活动方式、打造服务品牌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受到中央深改办和全总的肯定,走在了全国工会系统的前列。
健全组织体系。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扩大覆盖,服务体系实现从“中梗阻”到疏通毛细血管的转变,破除了“高位截瘫”。“减上补下”优化市、区县工会机构编制,强化党的领导、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三项职责。以委员会制为突破口推进产业工会改革。推动乡镇(街道、园区)建立总工会或工会联合会、村(社区)建立联合基层工会,开展新领域建会和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扩大了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覆盖。全市建立基层工会5.8万个,涵盖法人单位22.1万个;工会会员723.7万人,其中农民工392.9万人,组织覆盖率、职工入会率保持在80%以上。开展“争创模范职工之家、争做职工信赖娘家人”活动,实施“强基础、促规范、增活力”示范工程,激发了基层工会活力。五年推选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06个、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77名,市级模范职工之家349个、职工信赖娘家人20名,创建基层工会改革市级示范点43家。
优化干部队伍。服务队伍实现从机关化到面向基层一线的转变,工会组织构成更具群众性、代表性、广泛性,市、区县和产业工会领导班子实行专挂兼相结合,专职成员不超过50%,代表、委员、常委中一线人员比例分别不低于80%、40%、20%。基层工作力量得到充实,推动乡镇(街道)设置群团工作综合岗、配备社会化工作者,村(社区)设立群团委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四个一”联系结对、产业及区县工会代表常任制试点等工作,健全直接联系职工群众长效机制。出台工会机关干部、挂兼职干部、社会化工作者的管理细则,分级分类培训工会干部1052期、培训16.3万人次,区县和产业工会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拿出30%以上分值引入第三方开展基层和职工满意度调查。
加强网上工作。坚持工作上网、人员上网、服务上网,服务方式实现从单一化到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转变,接长了“工作手臂”。开展“互联网+工会服务”进基层系列活动,推行“互联网+工会”会员普惠性服务,推动“惠工卡”有序发放,基本形成“1网+1证+1卡”服务新模式。建成职工服务网子平台66个,渝工娘家人APP用户达100万,汇聚会员350万。渝工娘家人APP和公众号入选全国百家工会新媒体。
夯实基础保障。坚持打牢基础、服务基层、规范运行,服务能力实现从自足型到资源力量下沉的转变,构筑了“坚强后盾”。经费向基层倾斜,完善工会经费地税代收和财政代扣机制,明确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按经费总额7%的比例留成,五年专项补助区县、乡镇两级工会经费和物资累计5.2亿元。改革工会资产监管体制,产权登记率大幅提升,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工人文化宫、工人疗养院强化公益服务属性,工会大厦、职工对外交流中心稳步发展,《重庆时报》今日工会专刊扩版提质。工会经费审计监督更加务实,工会内审、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职工会员民主监督“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基本形成。工会机关内务管理、办文办会和离退休服务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对外交流有序开展。工运研究切实加强,形成了新形势下工人阶级地位作用研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状况调研等一批研究成果。